这是一张距离我们约8,000光年的年轻行星状星云MyCn18的影像,由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哈伯太空望远镜上的广角行星相机2号(WFPC2)拍摄。这张哈伯图像揭示了MyCn18的真实形状:一个沙漏状,其壁上布满了复杂的"蚀刻"图案。这张照片由三张分别在电离氮(红色)、氢(绿色)和双电离氧(蓝色)光下拍摄的影像合成。MyCn18看起来像是一对较大的外环和一个较小的中心环,但无法看到精细的细节,该星云在赤道附近比两极附近密度更大。星云中心呈现为一个明亮的椭圆环,乍一看可能会被误认为是赤道附近的致密区域,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是一个土豆状的结构,其对称轴与较大的沙漏形星云截然不同。

Image Credit: NASA, ESA, Raghvendra Sahai
and John Trauger (JPL), the WFPC2 science team
哈伯望远镜还揭示了 MyCn18 的其他一些全新且出乎意料的特征。例如,中心区域有一对相交的椭圆环,看起来像是一个较小沙漏的边缘。沙漏壁上还有复杂的蚀刻图案。这些弧形蚀刻可能是恒星年轻时抛射出的离散壳层的残留物,也可能是流动不稳定性,也可能是一束窄物质撞击沙漏壁的结果。一颗未观测到的伴星及其伴随的引力效应很可能是解释 MyCn18 结构所必需的。

超新星遗迹(SN1006)
Image Credit: NASA, ESA,and the Hubble Heritage Team
Acknowledgment: W. Blair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一条纤细的气体带奇异地漂浮在我们的银河系中。这张由哈伯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影像,是一千多年前一次恒星爆炸造成的超新星遗迹的极薄剖面。西元1006年5月1日左右,从非洲到欧洲再到远东的观测者目睹并记录了如今被称为SN1006的超新星爆发发出的光芒。这是一场巨大的超新星爆炸,由一颗距离我们近7000光年的白矮星在最后时刻爆发而引起。这颗超新星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观测到的最亮的恒星,它超越了金星,成为夜空中最亮的天体,仅次于月亮。它甚至在白天也能看到,持续数周,并且在消失之前至少两年半的时间里肉眼都可以看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