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W太空導航船

首先,我們的導航/偵查船,與外界環境接觸的船身殼層的組成,是你們在地球上找不到的一種金屬化合物。它是一種會隨着維度的變化而有反應的有機材料。爲了容易理解,它可以被識爲是一種有意識的生物合成智慧體。船的結構中間有一個空白區,這是介於我們稱之爲外殼的外層部分和由一種非有機層組成的固體結構的內層之間。外層的形狀會隨時改變,以調節環境的密度,以進行跨維(Interdimensional)和子空間(Subspace)旅行。這種材料是和內存綁定的,意思就是説,一旦頻率變化的限制被釋放,它會立即收回到原始形狀。外殼的作用,也是一種防護罩,不僅可以抵擋任何大小的粒子,也可以抵擋密度切換的衝撞。它是船身內外的振動頻率之間的緩衝器。

推進器引擎的核心是由一種電離等離子體(Ionised Plasma)構成的圓柱形模塊,提供船的引擎動力系統,以用來執行短距離手動導航。它是位於船的中央一個圓形狹窄的空間區,這種物質供應了船所有驅動功能的支持和控制系統的能源,如空氣回收,開門,燈光、出入坡道、醫療站等。推進器引擎是將動力核心能量轉化爲運動和速度的技術。它有反重力扭轉場或電重力推進、超光速引擎(Hyperdrive)或稱翹曲(warp) 以及暗能量三種。

反重力扭轉場或電重力推進使用兩個環形場,其中極度加熱的等離子體或液化金屬在兩個垂直方向上以極高的速度旋轉,它能産生強大的電磁場。飛船的裙部被分成許多部分,這些部分接收電磁脈衝以校準和改變方向。它還能在飛船週圍形成一個電離防護罩,在某些潮溼的行星大氣條件下,會使飛船週圍産生冷凝現象。此外,由於電荷極高,電偏振脈衝和旋轉等離子體會發光。在這種強電場中,發光等離子體的電暈放電會産生臭氧。在相對靠近飛行器時(當然是在安全距離內),可以感覺到這種氣味。這些能量等離子體場的振盪頻率很高,磁力的調節會導致電荷的變化,從而湧入飛船週圍的靜電場。飛船內部保持着穩定的壓力和重力,你甚至感覺不到飛船在移動。超光速引擎(Hyperdrive)或稱翹曲(warp)包括在飛船前方投射一束能量,飛船會被拉入其中,而不是被推進。一束旋轉的雙等離子螺旋以極短的頻率投射到前方,使飛船的重力場産生扭曲。其效果是飛船被 "吸 "向前方。它的作用是産生重力波位移,將其投射到前方任何距離,當然也可以調整速度。暗能量允許空間解體或變形,通過彎曲空間和時間來隔離時間維度。它是傳送門(portal)和星門(stargate)中的材料。它首先需要一種飛行模式,基本上就是數學算法和跨維度幾何。我見過這種全息超複雜幾何 "地圖",它是通過在控制通道中輸入算法生成的。這種地圖以多維全息圖的形式描繪了物理空間與時間因素的混合,飛船上有一張操作台可以做到這一點。
 

我們通常走捷徑進行跨維旅行,但在這個宇宙,有很多方法可以從一個定點到另外一個。最常見的導航方法有一:手動駕駛。手動駕駛用於短距離和行星飛行、直線旅行、量子躍遷、傳送門、超空間。在銀河系聯邦的Ahil號偵察艦上,所有指令都在駕駛員的座位上,前板只用於顯示器和屏幕。駕駛員按下集成在座椅扶手上的命令,或用手指移動出現在駕駛員面前的全息屏幕。它可以利用手指産生的靜電/電磁場,當你用手指穿過全息圖時,它會做出反應,你會感到類似於輕微放電的刺痛感。這樣,你就可以激活命令。二是回聲共振(Echo-Resonance ),是你們所謂的量子共振(Quantum Resonance),看起來可能較像是用心靈傳輸方式以達到瞬間轉移。 瞬間轉移(teleportation)這個述語對你們人類來説很陌生,但對於星際來説,極其普遍,你們可能會對於生命實體是如何實現船和地麵之間傳送的感到納悶,方法之一就是通過回聲共振來執行,這是一種量子分子轉移(Quantum Molecular Transfer),先使分子去實體化,然後再以實體化重組回來。這不需要(你們通常認爲需要)用到任何可見的光束。你們有些人目睹了綁架用的光束,那是一種由高密度的頻率場(dense frequency field)組成的反重力光束(anti-gravitational beam),這也是爲什麼往往在運輸中,身體會産生癱瘓。簡而言之,轉移使用回聲共振,運輸使用反重力光束。三是用意識(consciousness)操控即思維導航。 意識駕駛,可以從一個星系到另一個星系。是駕駛員的思維通過意識或頭部植入物與導航系統相連,如果是設備植入飛行員頭部,植入物的頻率就與船的導航系統融入整合即八角形控制面板頻率相對應,這與我在船上使用的技術一樣,通常是通過伽馬範圍內的腦電波來工作。這些飛船是通過諧波和頻率,在太空中製造的。船隻被注入生命形式和人工智慧,這飛行物成爲一個活的實體,並與飛行員自身意識的頻率相配合。如果飛行員的意識不能足夠集中,或者他沒有任何植入物,那麼還有第另一種方法,即使用DNA連接,將手掌貼在指揮座椅兩側的八角形控制面板上。這種方法中,只有與飛船製造者屬於同一物種的飛行員才能進行這種連接。一開始可以設定一個目標目的地並將其輸入系統,飛行員也可以隨心所欲地決定飛行方向。 一旦目的地的坐標設置和鎖定後,接下來,兩個手掌心平放貼在兩側座位的八角控制面板上後,我們可以選擇是推進系統、跨維或超連續體以外的功能。一旦接近抵達目的地時,導航發送信息到核心發動機。意念駕駛適用於長途旅行、時空旅行和跨空間旅行。一旦船隻與身體發出的頻率及其基因(DNA)整合後,其他物種就無法操作它們。

長途旅行也可以使用船週圍的電離雲層做爲驅動力的能源,這存在於空間連續體中的任何地方。意識在駕駛飛船,但真正的動力是一種我們稱爲Phryll(氣/生命力)的能量。它以等離子體或晶體形式儲存,是多元宇宙中無處不在的宇宙生命力,爲船提供動力的“燃料”,它被認爲是最先進的。PhryII是一種取之不儘、用之不竭的宇宙原力。它將宇宙緊密聯繫在一起,存在於虛無的太空中,遍佈整個宇宙。它通過技術或意識獲取,並儲存在特定的晶體或礦物中;有些是在地球上髮現的,許多在我們的恆星系統中開採如單原子金、氚等等。

核心動力"燃料"除了PhryII,根據不同的技術,還可以是以太能量核心與反物質。以太能量核心這種技術適用於一些特定的高密度飛船,例如Ohorai,Elmanuk or Zenae。不過,並非所有高密度飛船都使用這種動力引擎。以太能量核心利用與飛船推進系統相連的生物的個人靈光場。在這種情況下,飛船由意識導航。反物質在此過程中通常需要單原子金,也可以使用其他稀有元素。它是一種非常強大的推進核心,但有不穩定的傾向,它需要包含在一個極其強大的電磁場中。

Image Credits: Elena Danaan 


這些飛行物可以有許多不同的形狀,最常見的是球體、蛋型或圓碟型。有些飛行物可以跨維和改變形狀,而且不會改變船隻內部和乘客的大氣。這些顯示爲純光體或幾何半透明模式如菱形、球體或梅爾卡巴(Merkabah),並也可以改變他們的原子結構變成實體。它們可以立即從一個維度轉移到另一個,或在多宇宙之間轉移。船隻有自己的大氣和重力,不會因形狀或維度的改變而有變化,這項技術讓他們的移動速度非常快,也可以在銳角改變方向,而不會使得飛行器的棲息地受到影響。當然,該棲息地保持在一個穩定的全息空間膠囊中,由於這些都是由意識共鳴驅動的,所以你不會在其中找到任何命令輸入框。

關於隱形(Cloaking),不同族群常用的兩種隱形船隻的方式,一種是偽裝(camouflage),這是通過粒子重新排列組合技術,類似於分子(molecular)變形,或粒子反射(用一種鏡像功能,反射船的另一邊);另一種則是在船的週圍産生一種頻率的雲層團,將船改變成不同的密度。如果這是在有些較潮溼的行星大氣中進行時,它會凝聚成一種冷凝空氣團,産生像雲的形式包圍在船身週圍。當你們抬頭望向天空時,也許某一朵雲裡面就有太空船,雲只是偽裝物。

還有以太旅行、頻率轉移、幾何動力學或時間失真。當你以線性的方式感知時間時,它是一種感官幻覺,綁定在你的化身維度平面上。事實上,時間是球形的。你可以從任何點訪問任何點。沒有之前,沒有之後,只有現在。



 

托爾·艾瑞迪恩
銀河系世界聯盟(GFW)作戰基地高級指揮官 
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有時在地球上空巡邏,營救被負面外星種族綁架的地球人